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3日06版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育篇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新部署新要求,“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时期,各级政府、教育系统、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将通力合作,在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上不断开拓创新。这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由之路,是全方位、多层次适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的基础环节,也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整体谋划,明确要求“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围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调“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上述重大举措,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赋予未来五年和更长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新的使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初中、高中、高等教育阶段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体制,促进了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多方面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再创历史新高。在此基础上,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毕业493.5万人,普通专科高职毕业363.8万人,成人专科毕业111.5万人,网络专科毕业152.2万人,为人力资源市场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按照国家关于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延伸到应用技术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新布局,各地进行应用技术大学试点,近年新设22所本科高职学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推进。还有面广量大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大多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综观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与现状,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议》把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摆在“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就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将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责任,端正职业技术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方向,引导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紧扣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通过各方协调行动,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筑牢人力资源梯队建设根基,势将为抢占并巩固全球人才竞争制高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做好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基础准备。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全方位多层次适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的基础环节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不久,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面前,我国抓住国际产业分工“洗牌”机会,利用劳动力等要素低成本优势,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稳健参与国际循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实现了全面小康。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显现,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再行调整,《建议》概要总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准确研判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就“十四五”时期和未来更长时期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大决策。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根据这一重要论述,教育系统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密切联系新发展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地增强适应性,在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瞄准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今后的“政策组合拳”将主要从两方面推进,一是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主攻方向,《建议》重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首次在中央全会文件层面强调“深化职普融通”。这意味着,既要注重高中阶段、高等教育分流后横向沟通,方便人们选择升学转学、学分互认转换等路径,又要促进职前职后教育培训纵向衔接,实行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和普通教育研修相互配合,还要在近年“现代学徒制(教育部主导)”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主导)”试点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以上均需调动协调政府、职业技术院校、行业企业多方资源,把适应新发展格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发挥科技创新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作用。《建议》要求“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实际上都是现有项目新的延续,今后将同重点领域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制度贯通,适时升级提质,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上力争取得更多实效,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持。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亿万群众的教育和学习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尤其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新科技革命中的人工智能等介入行业企业,正在压缩传统技能从业人员的工作空间。数千万学子既期望通过接受普通教育为步入社会职场打好基础,也需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为求职谋生积极助力。而大量在职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为增强履职、升职、转岗、转业、创业等能力,也有强劲的深造进修热情。就业创业需求驱动的教育质量评价,势将在学科专业知识传授和技术技能训练上分化为不同标准。面对经济格局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学历教育后个人回报率趋缓的边际效应日益明显,人们将更在意受什么教育才能找到稳定及收益更高的工作,对教育供给侧提出新的质量要求。所谓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必然是有利于人们求职谋生乃至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建议,明确指出,“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为“十四五”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重点指明了方向。《建议》立足“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瞄准2035年远景目标,选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领域,明确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作为保就业稳就业、深化人力资源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环节,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十四五”时期,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建议》关于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重大举措,需要整合政策举措、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汇聚多方合力,促进企业和行业产业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来,扎实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和国家学分银行制度,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互通对接,畅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多种路径,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张力,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